iPhone 和 iPad 拥有强大性能和流畅的使用体验,由于 iOS / iPadOS 系统的先天限制,以往都无法直接在这些设备上直接安装和运行 Windows 系统的(成功获取到iOS超级管理员权限"越狱"的情况除外)。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,苹果也正式允许某些虚拟器在 App Store 上架,能够解决这个重大难题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 前面也给大家分享过在Android设备上运行Windows系统的案例。当然了,类似刷系统的方法网上有很多,但我分享的这些方法都是最简单且便于操作就能实现的。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可以在 iOS 设备上运行 Windows系统、Linux系统、macOS系统、iOS镜像系统的项目:UTM SE。 > UTM SE 是首款通过 App Store 平台的 PC 虚拟机软件,它是基于QEMU的开源PC模拟器,能够支持x86、PPC和RISC-V等多种架构,可以通过UTM SE安装 Windows 、 Linux 、 macOS 、 DOS 等旧版系统,就能让用户直接透过iPhone或iPad上执行各种PC软件和老旧游戏。 ## 使用方法
如果我们想在电脑上运行手机软件,方法很简单,只需要下载对应的模拟器就能搞定了。但要是反过来,想在手机上运行Windows系统或者程序,这能做到吗?答案是肯定的,甚至还能在手机上装一个正版的Windows系统(但也没那个必要,毕竟在手机这芝麻大点屏幕上操作Windows窗口,想想都觉得憋屈)。如果只是简单的尝尝鲜或者临时办公那还是挺不错的。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可以在 Android 设备上运行 Windows 系统(或程序)的开源项目:Winlator。这有点类似于在 Windows 系统上运行VMware、VirtualBox、Hyper-V虚拟机,和在 Linux 系统上运行KVM、VirtualBox、QEMU虚拟机。 > Winlator是一款能够在 Android 上运行 Windows 程序的开源项目,其原理就是通过 Wine 和Box86/Box64项目,从而实现在 Android 设备上运行 x86_64 应用。 ## 使用方法 1.下载必要文件 打开 Winlator 项目,下载必要文件( .APK文件 和 .OBB文件 ) 一键获
如果你在寻找一种简单、安全的方法来远程访问家里的服务器或者公司的内部网络,Cloudflare Tunnels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它使用的是Cloudflare网络,让你能够轻松地创建一个安全的连接,而且不需要你有公网IP,设置起来也挺简单,还免费。相比于之前的文章七月后:探索不断、假期将至,其中也分享过关于内网穿透的方法:FRP。 FRP虽然也能做到类似的内网穿透,但前提是你得自己准备公网IP,安全性、配置方面也得自己操心。所以,如果你想要一个既简单又安全的临时内网穿透解决方案,那么Cloudflare Tunnels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 > 注意:本文使用Cloudflare Tunnels 内网穿透方法,仅作为临时测试使用。 ## 简介 Cloudflare Tunnels 是 Cloudflare 提供的一种内网穿透服务,它允许用户将私有网络中的服务安全地暴露给互联网用户。这项服务通过在用户的服务器上安装一个轻量级的代理(cloudflared),创建一个到 Cloudflare 网络的加密隧道,从而实现内网服务的公网访问。以下是 Cloudflare
在浏览网页时,是不是有时会碰到图片加载不出来的情况?这可太糟心啦!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 img 图片加载失败时显示默认图片的方法。在本站中,此方法只用于"友链"部分)。
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,了解网站流量至关重要。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开源项目 Umami :它以简洁易用、保护隐私的特点,让您轻松收集、分析网络数据,无需担心数据所有权和隐私泄露。无需复杂设置,即可在几分钟内启动运行,帮助您快速掌握网站流量详情。 当然,除了 Umami 外,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其他类似网站数据统计的网站/应用/产品,比如:百度统计、Google Analytics、站长统计(CNZZ)、友盟统计(U-Meng)、腾讯分析(Tencent Analysis)、Adobe Analytics… ## 效果展示  在线体验 ## 具体操作 1.Docker安装 Docker的安装这里就不多说了,可以参考Docker安装方案。 2.Umami安装 执行以下命令将 Umami 项目下载到本地: ```Bash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mikecao/umami.git ```
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不错的开源项目Moments。它通过整合各种订阅源,如 RSS 和 Atom,将你感兴趣的博客转化为一个个人朋友圈。你可以订阅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客,并实时获取他们的最新动态。无论是热门博客、专业博主,还是你最喜爱的作者,你都可以通过 Moments 获得他们的最新博文、评论和互动。 ## 效果展示   > 点击头像即可单独查看友友的最近动态 ## 具体操作 1.Docker安装 我这里以宝塔为例,直接点击面板左侧的Docker进行安装即可(如果已经安装Docker可以直接跳过这步)。如果还没有还没有安装Docker,请参考: - Centos - Debian - Ubuntu 2.命令执行 完成Docker的安装后,在终端依次执行以下命令: ```Bash docker
博客就像是我们精心打造的个人空间,我们在这里分享想法、记录生活、展示才华。而友情链接(友链)就像是这些个人空间之间的桥梁,它将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连接起来,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、共同成长的网络社区。今天,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特别的“友链朋友圈部署方案”,它将帮助我们的博客不仅成为信息的孤岛,而是变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生态圈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步骤,让我们的博客在“朋友圈”中绽放光彩吧! ## 1.编写该方案的缘由 在逛友友的博客或者网站时,突然发现有这么好玩而又实用的项目"友链朋友圈",不用"出门"就能在自家网站 查看/浏览 别人写的文章,实在是妙极了。于是,我就开始研究、折腾……此处省略N字:友链朋友圈折腾记录。 当然了,好用的东西肯定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,于是便有了本文。 > 本文提供的以下2种方案,刘郎亲测均真实有效(但需要注意的是:不同平台、不同系统、不同主题可能有所偏差,自己动手微调即可)。 ## 2."友链朋友圈"项目 是一种技术,允许用户订阅网站的更新,并在一个阅读器中集中查看。用户可以订阅新闻网站、博客、播客等多种类型的在线内容。当订阅的网站发布新内容时,RSS会自动获取并推送到用户的阅读器中,方便用户阅读。 使用RSS的优势在于节省时间、个性化订阅、保护隐私。用户不必逐个访问网站来检查更新,只需在一个地方就能看到所有关注的内容。此外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订阅特定的内容源,过滤掉不感兴趣的信息。通过RSS阅读器查看内容,用户不必直接访问网站,可以减少追踪和数据收集,保护隐私。 然而,使用RSS也存在一些缺点。首先,RSS的实时性较差,某些RSS更新可能不如直接访问网站来得及时。其次,不是所有网站
搭建之前,先确保你的电脑上:控制面板 >> 程序 >> 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 >> windows功能弹窗里面包含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这个选项功能,否则无法搭建,如果没有的话,建议重装系统,因为有些精简版的非正版windows,这个功能被精简掉了。 ## 具体操作 ### 1.开启 FTP 服务功能 控制面板 >> 程序 >> 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,会弹出 windows 功能窗口,找到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这个选项功能,勾选开启 FTP 服务。  点击确定之后等待系统配置服务,这里可能需要等待一点时间,然后就会提示更改成功。 ### 2.添加 FTP 站点 右键计算机选择管理,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面板,选择 :计算机管理(本地) >> 服务和应用程序 >> Internet Information Se
刘郎 ( 博主昨天 23:09在线 )
敬畏生命,热爱生活!